专访《亚太战争审判》:揭开一群80后女纪录片人与重大题材创作的不解之缘

来源:传媒内参 | 2020-09-19 22:13

915日,全球首部全景式聚焦二战后各同盟国对日本BC(乙丙)级战犯审判的大型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完成播出收官。《亚太战争审判》是SMG纪录片中心承制的中宣部重大项目,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而精心打造的重大历史题材外宣佳作。这部作品自831日开播,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微博话题量达到3000万余次,在9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当晚,东方卫视的首播收视率在全国同时段跃居第一。一时间,在各大平台可以看到珍贵的影像、致敬先烈铭记历史很有意义,看得泪流满面等观众留言。此片也受到中宣部和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高度肯定。、

《亚太战争审判》经历了怎样的创作和拍摄历程?有哪些珍贵的一手故事值得观众再度重温?传媒内参专访了幕后制作团队,揭开这部作品大考古式创作的全历程,也带领广大粉丝认识一群80后女性创作者与重大题材纪录片创作的不解之缘。

 

回顾制作艰辛

一次创作+研究的双面洗礼

 

战争审判对很多观众来说并不陌生,很多人了解这样一段特殊历史的机缘来自于纪录片《东京审判》,而陈亦楠就曾经是这部作品的主创之一,目前她和她的团队一直在坚持做这类重大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在国内来说首屈一指。但是在回顾当初拿到亚太战争审判这一选题时,总导演陈亦楠说没有想到我们迎来了这么大的挑战,在筹备和拍摄中都遇到了不少难题。

首先是史料和研究资料缺乏。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当时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方面的历史资料保存都不如东京审判。在学术研究方面,亚太战争审判也非常薄弱。陈亦楠告诉传媒内参,在创作《东京审判》时已经有相对扎实的学术基础,但是针对亚太战争审判的研究比较少,相关研究也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

据悉,这次作品在筹备与拍摄期间,多位国内外研究者也参与其中,可以说,作品的拍摄与学术研究实际上是同步进行的。而本片的创作者也成了半个研究者,他们翻阅了多个国家的图书馆的电子资料,研读大部头外文作品,在很多孤本中捕捉蛛丝马迹,挖掘那段历史更多的线索和脉络。值得一提的是,《亚太战争审判》摄制组远赴29所世界级档案馆,采集珍贵的影音资料,期中很多都是首次和世人见面。

其次,影像资料保存少之又少。当时东京审判有美军的随军摄影师,通过两年半的跟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影像画面,目前这些资料主要保存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内,有处可寻。但亚太战争的审判涉及到8个同盟国,审判在不同的地方进行,比如横滨、上海、拉包尔、伯力、新加坡、香港等等,有些审判并没有被摄影师全程记录,在影像资料的收集上也存在客观难度。陈亦楠说。

由于能找到的关于庭审现场的影像相对较少,制作团队在评估了客观情况后,决定调整制作方向。我们马上做了调整,考虑以审判为切口来挖掘更多背后的故事,随后我们到多个国家进行了实地拍摄,找到了多位当事人及其后代进行采访。因此,这部作品中很多素材都是制作团队一步一个脚印探寻到的一手内容,用审判参与者等人的口述史来还原那段特殊的历史。

 

第三,跨多国与跨多语言带来了联络上的困难。亚太战争涉及到的国家非常多,很多素材是散落在各个国家的,除了英美日等国家,还有像马来西亚、俄罗斯这种必须通过马来语、俄语等小语种才能做当地采访的国家。因此在联络上产生了非常多的工作量。同时,摄制组不但采访了战争的受害国人民,还采访了施害国人民,在前期联络中,导演组不断说服日本拍摄对象,让他们愿意亲自把这段经历讲述给世人。

最后,在国外拍摄中克服了很多落地障碍。《亚太战争审判》最大的亮点是具备很强的国际视角,为了拍摄很多现场画面、寻找亲历者,制作团队曾去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的不毛之地,甚至进入水下拍摄沉底的飞机残骸,进入日本曾经的毒气生产工厂等地挖掘和拍摄更为实实在在的实景画面。而在作品拍摄期间,又面临了国际及地区局势的动荡等不稳定因素,很多次出入境都需非常谨慎。

 

挖掘一手故事

一次拯救、一次海内外大考古

 

《亚太战争审判》这部作品,无论是在世界战争史研究上,还是在纪录片的创作史上,或是在中国电视的拍摄史上,都创造了多个首次。它首次揭开了部分从未被发现的历史真相,填补了部分学术领域的研究空白,首次全景式揭秘二战后BC级战犯的审判,创造了中国电视就某些二战敏感话题与世界的首次对话,首次抢救性地采访了多位亚太审判亲历者及其后代,并整理出了一部珍贵的口述史

《亚太战争审判》这部作品最可贵的创作基因就是挖掘亲历者、幸存者甚至施害国友好人士口中的历史真相和故事片段。陈亦楠说,我们在很多国家当地都找了一些线人,同时也通过很多研究机构、档案馆、国内外网站来寻找人物线索,不仅拍了同盟国的亲历者,也拍了加害国一些参与到这个事件中的人,加上对世界上近50位国际专家学者的采访,为这部作品的国际化视野、多元视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比如,片中提到的日军活体解剖美国飞行员事件。该事件发生地位于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院。《亚太战争审判》对该医院的拍摄是中国电视媒体首次揭露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此外,对曾经参与活体解剖的日本医生亲属的采访也是国内媒体首次。

同时,在大量的钻研和求证中,制作团队也发现了大量和中国有关的故事。比如,中国浙赣地区的农民曾经拯救过乘降落伞迫降幸存的美国飞行员,澳洲审判中竟然有被运送到当地做苦力的八百壮士的幸存者,他们后来成为审判非常可贵的证人,也证明了中国作为当时战争受害国的真相,充实了审判的证据。

陈亦楠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实西方很长一段时间不承认中国在二战中 起到的正面战场作用。我们从一些白纸黑字的审判记录中挖掘到的真实故事,比如中国军民营救同盟国战俘和士兵等,就是对中国是东方主战场很好的例证。

这部作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即做了大量抢救式的采访拍摄。作品中很多亲历者已身居高龄,可以说,摄制团队一直在和时间赛跑,跑遍全世界去做一次次抢救性的采访。

比如,片中在地狱航船这一部分采访了一位英国百岁老人,其曾经作为战俘被日本人从香港运往横滨做苦力,后船只途经舟山时被美国鱼雷击中,这位老爷爷在舟山东极岛被当地渔民救起。摄制团队几经辗转在舟山东极岛找到了救人的渔民林阿根老人。然而不幸的是,在采访完数月后,97岁的林阿根老人不幸离世。

 

挖掘精品资源衍生价值

借助“IP开发多样新产品

 

当前,纪录片已渐渐从冷门走向热门,从作品播出即完结走向衍生价值挖掘,纪录片产业的活力和潜质随之进一步释放。精品纪录片及其周边资源产生的价值增值也为出品方和创作团队在收获口碑与殊荣的同时,带来积极的市场效益。SMG纪录片中心在2019年成立后,正朝着市场化的经营方向加速探索。而《亚太战争审判》作为重大历史题材的精品力作,在版权输出、海外发行、衍生作品打造、周边产品开发上也做足了功课。

我们现在计划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一本配套文创图书。书里除了有作品的相关内容,导演创作手记外,我们还准备通过在书中嵌入二维码来产生可视化的效果。此外,我们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合作申请到了国家数字出版基金,希望把作品中抢救性的采访做成一部12集的口述影像实录进行出版。陈亦楠介绍道。

在新媒体与短视频化传播上,《亚太战争审判》也已经尝到了甜头儿。随着影片《八佰》的热映,引发纪录片热度共振,《亚太战争审判》以及SMG纪录片中心曾经出品的《生死地》因为同样带有八百的故事,也都取得了较多的关注度。电影《八佰》中谢晋元的扮演者杜淳,也通过影片官微与这部纪录片作品开展了互动,这种互动带来的引流效应无疑是一种玩转新媒体的技巧性尝试。

《亚太战争审判》的拍摄制作也为创作团队带来更多启发,这部作品的衍生短视频产品《揭秘世界档案馆》已经在筹备阶段。据悉,该作品将会把《亚太战争审判》拍摄中挖掘到的一些比较独家的内容做成短视频上线,为新媒体平台定制传播内容。而在海外发行方面,随着该片在国内的热播以及作品本身的国际视角、新颖内容,也吸引了英国发行商的青睐,后续有望在海外多个主流媒体平台上线。

 

80女团创作者

坚守专业使命讲好中国故事

 

《亚太战争审判》幕后的主创导演团队不到10人,同属于SMG纪录片中心旗下的一个工作室,其中除了一位男导演,大部分都是女性纪录片创作者,可以说是女团”+1。她们大部分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拥有在上海外语频道工作的从业经历,在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上一直在坚守。

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陈亦楠告诉传媒内参我们经历了5年的积淀,最早做抗战胜利70周年这样一个选题时,作为一名女性从业者,战争题材并不是我们所擅长的。后来研读了大量国内外的著作,把很多学术资料都啃了下来,结合我们的电视制作经验,最终把这类历史题材用可视化的方式制作出来。

作为一名女性,陈亦楠坦言,女性的心理特征相对柔软敏感,而做这类题材的纪录片需要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心理准备,毕竟要接触到大量的历史真相,可能会看到很多残酷的历史事件,更多体会到人性的黑暗面,因此需要从业者及时对自身做出心理调节,为观众把好播出前的第一道关,但是细腻的视角、关注讲故事、注重细节也是女性从业者的优势。而这些女性特质在《亚太战争审判》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作为长期专业从事历史题材创作的资深纪录片创作者、管理者,SMG纪录片中心副主任朱宏告诉传媒内参,我觉得这支团队很敬业,在寻找资料、实地拍摄、人物采访等方面真的是上天入地,在文化内涵、外语、纪录片专业制作、历史研究、新媒体传播、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能力都很强,可以说是我们现在行业非常需要的、具备新思维的一批复合型人才。

实际上,这支团队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属性,那就是国际传播的使命,其创作的作品类型除了重大历史题材,还有大量的重大现实题材作品,比如蜚声海内外的《中国面临的挑战》系列。这些作品无一不是高规格、硬话题,陈亦楠说:媒体融合发展,给所有电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使命。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人文、饮食、文艺等题材上,而要更好地用电视纪录片的手段向世界讲好重大题材的中国故事,这也是世界各国非常想了解的。

日前,她们又在筹拍一部新的系列纪录片叫做《行进中的中国》。该片由中英合拍,聚焦疫情后中国经济的复苏以及中国扶贫攻坚成果。这些话题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向世界讲述中国现状的好故事,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展现中国智慧,为世界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模式。

此外,SMG纪录片中心在抗疫、纪念抗战、抗美援朝、小康、扶贫、建党等重大题材的创作上也已经开足马力对于近两年纪录片中心密集开展的重大题材创作,朱宏表示,打造精品仍然是纪录片创作最终的追求。对于精品之作,上海纪录片人有什么样的创作心得与衡量标尺?朱宏认为,一是要在正确的导向和价值观下,传承匠人精神。我们以前有一位老导演说过纪录片是一种艰巨的思想劳动,所以我觉得做重大题材的导演一定要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艰苦卓绝的匠人精神去打磨精品。

二是要依托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发现做足功课,把自己变成半个专家,与学术机构保持非常好的沟通,挖掘最有说服力的文献资料。三是要保持海派纪录片的创作特色,即关注个人的命运,尤其是普通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四是多元视角和立体化的表达。

像《亚太战争审判》邀请了50多位权威的国际专家学者参与采访,既有被害国人民的采访,也有对加害国一些亲历者的采访,我觉得这样的片子才比较有说服力。做这种重大题材的作品,最好不能是孤证,自说自话是不行的,角度越多才越立体,片子就更有说服力。朱宏表示。

《亚太战争审判》首轮播出告捷。创作团队在克服诸多困难的过程中,另辟蹊径地创作出一部血肉丰满的作品,这部作品目前取得的收视成绩、话题热度和专业口碑,值得观众和行业人士二刷”“三刷,作品中呈现的多个首次,值得再次重温。

正如该片总导演陈亦楠所说,我们不想把《亚太战争审判》做成一个资料片,而是要做成一个可看性非常强的纪录片,让好的故事发挥最大的传播力,我们希望这部片子海纳百川的包容性,能够让观众体会到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这样这部作品才真的是走入了人心。


活动展示
公众号矩阵
版权信息

传媒内参 www.chinacmnc.com

京ICP备18060731号-1

北京指尖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