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恋综创作思维定势,20岁新群体带来新方向

来源:主编温静 |作者:白芷 | 2021-05-06 11:24

传媒内参导读:背靠布局年轻态战略的优酷,节目制作人李嘉炜和制作团队将目光转向一个未被开发的细分市场,带来了一档聚焦20岁人群的青春旅行社交真人秀《怦然心动20岁》。试图用真正20岁年轻人感兴趣的方式,与观众建立新的连接。

来源:传媒内参—主编温静

文/白芷

时下的恋综不约而同地对准工作中的都市白领,多档恋综像极了产自体系迭代升级的孪生兄妹。陷入同质化泥淖的恋爱类综艺该如何走下去?节目制作人李嘉炜和制作团队不断发出这样的思考,“我们希望摆脱路径依赖,不破不立”。

背靠布局年轻态战略的优酷,团队将目光转向一个未被开发的细分市场,带来了一档聚焦20岁人群的青春旅行社交真人秀《怦然心动20岁》。试图用真正20岁年轻人感兴趣的方式,与观众建立新的连接。

打破恋综创作思维定势,20岁新群体带来新方向

我们20岁

我们不油不腻、易燃易爆

20岁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怦然心动20岁》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准这群人的特质和状态。

“有趣自洽”是他们的核心,李嘉炜告诉“传媒内参”记者。经过调研,节目组普遍发现,与其他恋综中的人群相比,20岁的人不做作,自带节奏。他们想法纯粹,行事自由,物质丰富,在生活中很容易形成逻辑自洽。像节目开头,有的年轻人直言“毕业就像自己喜欢的游戏,只是版本更新了”,有的人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很普通,但也很真实”,他们对任何事情接受度高,舒适度高。

他们也没有年龄带来的焦虑,不需像30岁人群一样去思考恋爱了是不是要结婚。因而他们对待感情也更加纯粹。在节目最开始,一个男生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因为突然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就选择了放弃参加节目”等,对他们而言,参加或者不参加这样一档节目更多是出于享受当下和好玩的初心,而不是将此作为一个步入人生另一阶段或者变红的捷径。

独特的人群特质为《怦然心动20岁》带来了一条崭新的少年之路。

打破恋综创作思维定势,20岁新群体带来新方向

少年感是这档节目选角的第一要素。李嘉炜坦言,“不是节目选他们,而是他们的少年感吸引到了我们”。因而节目组在选角上也力求不功利、不焦虑,更多寻求的是内驱自洽。参加《怦然心动20岁》的素人,首先要是真实的大学生,不加修饰就可体现出节目满满的少年感。因而节目中每一位少年的出场都弥漫着青春气息和满满胶原蛋白。大学生也不局限于其他恋综中的名校或者海外留学背景。据悉,有的素人来自二三线城市的二本院校,在李嘉炜看来,这很容易对更广泛的受众引发共情。

其次,节目组坚持摒弃充满功利心的嘉宾。对于寻求出镜率或者想要拗人设的素人一概拒绝。以此来确保节目展示出20岁人最真实的状态。从第一期节目中,可以看到每一位年轻人对待感情的真诚,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表达也很简单粗暴,像阿侯阿婕虽然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干什么,但是坚信自己一定会很成功。有的个性很戏剧化,一言不合就尬舞k歌,像喜爱唱歌的王正卓,就主动带着同伴一起街头表演等等。甚至他们的某些表现和选择会让观察团的嘉宾惊诧不已。比如,女生们主动嗑起了节目中自己组的“生意兴隆”CP。坚持做自己,反而更纯粹的投入和享受这个毕业旅程。这些特质使得《怦然心动20岁》形成了独特的恋综表达。

打破恋综创作思维定势,20岁新群体带来新方向

除此之外,和年轻人的契合度也成为节目对观察嘉宾选取的一个衡量标准。比如主持人大左本身也是up主,对年轻人的话题很有自己的见解,他既可以引导大家讨论敏感的前任话题,也可以带领大家追溯少年时期的迷茫;而宁静身上一贯的少年感和直爽洒脱极易与20岁的年轻人形成呼应,像其在节目中就直言自己的20岁简直“太离谱”了;阿娇作为话题女王,在年轻人心中一直是一个坚持做自己的形象,在节目中,她果敢提出男女对于恋爱次数表述不同的质疑;而Sunnee杨芸晴和李希侃作为同龄人,可以直观感受到节目中素人的状态。他们一方面是吃瓜群众,同时也是观察团中少年感的代表,像Sunnee已经在节目中锁定了自己的“理想型”。

打破恋综创作思维定势,20岁新群体带来新方向

新人群带来新模式、新看点

一切遵循“只做少年做的事、去的地方”

一个新的人群设定会为一档节目的模式研发和内容带来全新的视野。这奠定了《怦然心动20岁》创新性的根基。

在结构设定上,《怦然心动20岁》从传统恋综中进行了取舍,并开发了一些全新的模式板块。之前的恋综中往往有一些非常相似的固定模式和场景,比如“恋爱观察团”和“恋爱小屋”的设定。《怦然心动20岁》保留了观察团“春日小屋”,同时开创了行进式的户外旅行场景。通过“春日派对、星空历险、海岛计划”三个篇章设计,使得节目一直行进在路上,旅行的辗转感和如画的风景既丰富了节目的观感,也强调了20岁毕业旅行中的元气、成长与可能性。

打破恋综创作思维定势,20岁新群体带来新方向

节目还创新性地设计了“怦怦心动”留言和毕业手册环节,以此来契合毕业旅行的主题。男女嘉宾们可以随时用录音笔录制“怦怦心动”,每个人如何破冰,如何抉择的小心思都被录音笔真实记录并展示给大家。基于20岁人群的特质,这一设定,在展示的时候有可能是变成公屏示爱、冒着粉红泡泡,也有可能成为社死现场、尴尬弥漫。这个模式点设计将20岁人群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年轻一代的心思不好猜,他们的小脑瓜往往不按常理出牌,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内容的神秘感、刺激性,更具可看性。

从第一期节目中可以看出,这也是引发春日小屋尖叫声不断的地方。比如,在节目开头从各方面都比较匹配,互相表现出好感,同时也被观察团公认的一对牙牙和班长,却在“怦怦心动”环节,经历了牙牙选择别人,班长被轮空的结局。这让观察团惊呼不已,感慨年轻人的恣意。

在内容上,《怦然心动20岁》围绕20岁年轻人的喜好开展,不是节目组想做什么,而是看这群年轻人们要做什么。

节目没有遵循常规恋综中的一些固定内容。比如,很多恋综中都有的做饭场景,这在《怦然心动20岁》中是看不到的。在李嘉炜看来,20岁出头的年轻人相对比较少做饭,如果强行安排,便违背了人群特点。因而节目中也不会有菜市场等生活场景,取而代之的都是年轻人感兴趣的地方。比如,刺激的游乐场、赛车道;浪漫的雪山、星空云海;环境恶劣、考验人性的无人区;充满诗意的人文民宿等。旅程中的全部内容都出于他们自身的选择。不同的场景可以刺激出年轻人不同的状态,有可能是怦然心动,也可能是心酸、心悸,完美或不完美都将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这也极大地丰富了节目的质感。

打破恋综创作思维定势,20岁新群体带来新方向

在剧情设置上,《怦然心动20岁》完全抛弃了其他恋综中的人物和剧情设定。李嘉炜直言,“我们不干扰素人,希望他们在镜头下自由”。据悉,《怦然心动20岁》中,除了每日餐桌议题、怦怦心跳留言和每天撕毕业手册的设定外,并没有特定的规则和剧情设置。节目组给出唯一的规则就是“做自己”,节目中遇到的所有事情,每个人都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拆解和抉择,就像在乘坐大巴开展第一次旅行时,少年们就要自主选择邻座伙伴。到了第一站厦门之后,大家也都是根据自己想去的场所进行自愿结对。

这是《怦然心动20岁》做出的一次大胆尝试,把选择权完全交给20岁素人嘉宾,去哪玩?和谁玩?怎么玩?如何达成心愿都要自行沟通选择,用最“真实失控”的方式,创造属于20岁年轻人自己的鲜活内容表达方式和剧情方向可能性。

恋爱和旅行是基底

野心在别处

20岁人群的设定,决定了这档节目的底色、气质、模式和内容。也在某种程度上消解着恋综的边界。严格来说,《怦然心动20岁》不是一档单纯的谈恋爱节目或是一档简单的户外旅行类节目,而是借助于一场关乎青春的毕业旅行来展现20岁人群的社会画卷。

节目选取的素人嘉宾虽然只是小范围的样本,但也并未强调个性的凸显,更多的是20岁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他们的一言一行具有一定普适性。观众可以从自己身边的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中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

打破恋综创作思维定势,20岁新群体带来新方向

除此之外,李嘉炜告诉记者,《怦然心动20岁》并没有要求素人嘉宾一定要在节目中完成谈恋爱的任务设置。这一原则着实刷新了恋综的观感。在《怦然心动20岁》中,恋爱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之一。如果这里没有找到怦然心动的感觉,也可以去寻找志同道合的友人,收获友情,或者在旅行中弥补毕业时的遗憾,或者走出迷茫期,坚定人生的方向。

在《怦然心动20岁》中,一切都是可以的,一切也都是可能的,因为这个年纪就是充满着未知的力量。

节目鼓励的始终都是“坚持做自己”,而不是让一档节目成为限定这群年轻人生活的桎梏。这是《怦然心动20岁》在恋综创新之外的野心,因而从年轻人身上体会出人生的厚重感或许是《怦然心动20岁》将带给我们的另一个惊喜。


活动展示
公众号矩阵
版权信息

传媒内参 www.chinacmnc.com

京ICP备18060731号-1

北京指尖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