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帝陵文物考古保护题材剧,考究的《国宝迷踪》值得期待
主编温静导读:作为国内首部帝陵文物考古保护题材影视剧,《国宝迷踪》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将为观众呈现一场关于历史、文化和考古影视化表达的全新体验,带观众进入一段探寻历史遗迹与对抗文物犯罪的双线故事,让观众了解看似波澜不惊表面之下暗流涌动、正邪较量的文保之战。
来源:传媒内参—主编温静
作者:刘松林
尹村大墓、黑陶俑、盗墓贼几个关键词揭秘了一段近20年的文物保护和考古的艰辛历程。
9月25日,以“向心向上”为主题的2024爱奇艺iJOY秋季悦享会在上海举办。会上,爱奇艺发布了2024-2025年最新片单。在一众大剧热综中,由爱奇艺和陕文投集团联合出品的国内首部帝陵文物考古保护题材影视剧《国宝迷踪》亮相,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一方面,硬核的主创阵容,让观众对内容品质充满期待:总制作人为推出过《我是刑警》《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南来北往》等经典的郭现春;创作了《延禧攻略》《缉毒精英》《鬓边不是海棠红》等爆款的惠楷栋担纲导演;编剧由张蝉娟、周宇、杨宏、孙小涵担任;白宇帆、辛柏青、王鹤润、富大龙、尤勇智等一众实力演员参演。
另一方面,作为文物考古保护题材剧,剧集在类型上富有稀缺性。以往荧屏上,与之接近的寻宝盗墓题材影视剧,多数都以民间团体或个人视角展开,过程更多是展示闯关夺宝、古代传说和奇山大川。《国宝迷踪》则是紧扣文物保护的时代主题,深度聚焦文保工作者通过考古考证历史、追寻文明的艰辛过程,带领观众体会文物承载的厚重历史。
不论是在立场,还是角度上,都更高,更新。
深度还原“跨域时空的守护”
“朝伴旭日夕伴月,面朝黄土背朝天”,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文物保护考古工作者,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田野中,默默探寻尘土掩埋下的华夏文明奥秘,在方寸之间拂去历史尘埃。
《国宝迷踪》出现的一层重要意义,不仅是填补了文物考古保护题材影视剧的市场空白,也让文物保护考古工作者成为真正的主角,让他们的付出被更多人看见,让文物保护的艰巨性和重大价值得到正视。
作为一群 “跨域时空的守护者”,剧中,秦川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生方堃,带领考古队进行了十几年的考古发掘和勘探,经过完整、科学、系统的证据论证,最终确认汉太宗兹陵准确位置;毕业于北大考古系的雒青,为了心中热爱的考古事业,也为了心中所爱之人,将青春洒在秦川这一片考古的热土之上,两人并肩作战,一起追着夕阳,迎着朝阳,追寻梦想、追寻浪漫。
《国宝迷踪》将用大量笔墨,细细勾勒他们的人生选择以及对考古事业的投入,将长期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搬到台前,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尊敬。
当然作为一部影视剧,耐看和耐品同样重要,只呈现立意不是高级的做法。
为凸显文物保护的不易,《国宝迷踪》塑造多方人物。在预告片中,一面是文物保护者发出:“文物犯罪,对面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张网”的感叹,一面是盗墓团伙“私藏的活埋,报警杀全家”的嚣张,正邪双方激烈对抗,展现了犯罪分子的狡诈和凶恶,突出了文物守护者的奉献和伟大,也提升了戏剧浓度。
将文物保护者设为主角,呈现真实盗墓分子面目。某种程度,《国宝迷踪》也是对盗墓题材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对盗墓分子、文物贩子脱离实际的一次准确表达。
“写实+写艺”风格,
让观众与古文物共情
文物考古题材,对观众有天然的吸引力,也有天然的距离感。
为打破距离感,增加吸引力。《国宝迷踪》选择用“写实+写艺”的风格,让观众入戏和共情。
要入戏,首先要让观众在感官上相信作品创造的文物保护考古和对抗盗墓追击犯罪的世界。在“相信”上,《国宝迷踪》下足了功夫。据介绍,该剧是以真实的考古发现和现实人物为故事原型,进行的影视化创作。其实也不难发现,剧中涉及的美国苏富比拍卖行拍卖、黑陶俑追回、汉太宗兹陵考古、皇帝皇后同茔异穴等,都与真实的事件有所呼应。
由于考古题材涉及丰富的专业知识,主创团队前期做了非常充分的采风调研,剧本从创作之初就与考古专家、文保队长等一线文保工作者深入交流,请行业专家全程把关内容创作。剧中的置景考究,唐墓、宋墓等参照真实墓的考古发掘报告深度还原,从预告片可以看出文物道具制作精良,堪称精美。还邀请了众多文物专家,遵循考古规范,力求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和检验。
为了让观众与文物共情,《国宝迷踪》塑造了一群鲜活的人物,通过呈现考古学生方堃、雒青,文物犯罪集团主谋穆见晖,文物缉查队长齐大仓等各代表角色,在文物“黑陶俑”的溯源谜团中,对于事业、理想与现实、师生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纠葛和命运起伏,对历史、文物、道德等不同认知的对弈,激发观众的情感与经历代入。
可以说,通过“写实+写艺”的手法,《国宝迷踪》将考古的专业性、人文的艺术性和大案侦破的逻辑性,巧妙地转化为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国宝追踪,
强化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是文明的见证,亦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文物保护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指示,为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擘画了清晰的发展路径,也为文艺工作者创作反映这个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提供了遵循。
吉光片羽,一眼千年。《国宝迷踪》既凸显了文物保护考古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也试图让文物、历史、文化“开口说话”。
《国宝迷踪》的主角不仅是文物守护者,还有一个个“国宝”。剧中,通过对黑陶俑、银扣钵、官印、鎏金编钟、莲花烛台等文物的细致呈现,以及其历史意义和价值的阐述,也让千年国宝焕发新生与魅力。
比如,剧中重要文物——黑陶俑作为与墓葬制度联系紧密的俑像,是汉代雕塑艺术中的重要门类,朴拙的风格、奔放的气势构成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也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面貌。
剧集还将集中展现考古工作者、文物保护者等群体,在不同地域、不同情境下,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专业的技巧,追回国宝和打击犯罪的过程。如剧中,就有多方合力成功让走私黑陶俑回国的情节。
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国宝迷踪》将为观众呈现一场关于历史、文化和考古的视听盛宴,强化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好戏即将上演,最终的荧屏表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