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文化传承新模式,《梦想改造家》改造的岂止是一个菜市场

来源:传媒内参 |作者:安哲 | 2019-12-19 10:40

传媒内参导读:近日,由苏州姑苏区政府联合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栏目组,邀请来自建筑设计界的多位大咖级人物,历时五个多月共同策划设计、倾力合作的双塔菜场改造活动,引起了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热议。

来源:传媒内参—主编温静 文/安哲

建筑是承载艺术设计灵感与历史沧桑变换的又一容器,而改造一座建筑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在实现我们对生活的所思所想,以及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它一方面体现出时代发展背景下我们对建筑的使用需求的迭代变化,同时也在这种改造的过程中传承着人类亘古不变的安居梦。离梦想每近一步,都会让人对未来增添更多的期待。

近日,由苏州姑苏区政府联合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栏目组,邀请来自建筑设计界的多位大咖级人物,历时五个多月共同策划设计、倾力合作的双塔菜场改造活动,引起了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热议。

本期《梦想改造家》尝试挑战的是一个大型公共空间的设计改造工程。如何能够在秉承“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的制作理念,在着眼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市场便民服务的同时,更充分地挖掘出苏式传统文化特有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以节目内容的创新带动苏州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再现其厚积薄发的人文生机?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梦想改造家》显然已经交上了一份堪称优秀的答卷。

政府、节目组、设计界三方携手,共同打造新式公共空间

如何让老城区菜市场在新时代的城市发展中得到更好的关注和利用?如何在满足周遭居民生活所需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和感受苏式文化,进一步推动和扩大苏式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与传播,已经成为本期《梦想改造家》最为核心的制作诉求。正因如此,名为“双塔下的美食家园”的这一期《梦想改造家》刚刚在东方卫视播出,就很快引发了全民范围内的集中探讨。

事实上,继葑门横街、三元三村等菜场大改造完成后,为了更好地贴近现代消费理念升级的客观现实,更充分地适应年轻消费者的全新需求,姑苏区政府以“助力城市创新治理 推动古城有机更新”为核心观念,联合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栏目组,邀请来自业界的建筑设计领域的多位高手,以及苏州当地创意机构“看什么策展”等多方势力,借由沈雷、谢柯、赖旭东、陈彬、孙华锋五位设计师的通力合作,深度挖掘苏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再结合当代语境下的理想化生活环境,对双塔菜场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

双塔菜场位于苏州古城区中心地带,拥有临近平江路、观前街等知名景点的天然地理优势。除了本地居民,随着双塔菜场升级改造为双塔市集,势必会聚集更多年轻人与各地游客来此。

基于这一考虑,将其与平江路、定慧寺巷等景点联通起来,再融合姑苏区特有的文创旅游资源,使之成为更好传播、发展苏式传统文化的公共社交式空间的本次改造行动,显然有着比单纯打造一期节目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正如当地领导所说的那样:“以后来双塔市集,可以吃着馄饨看表演,喝杯咖啡去看书,将完全颠覆农贸市场的传统定位,成为跨界混搭、功能叠加的最佳呈现。”

紧跟城市发展需求,创建更为优质的居民生活环境

菜市场自古以来就有着最质朴的生活本色,剥离职场工作的压力繁忙,全身心投入到讨价还价的古老“战场”,再用这种有来有往的自由交易去生发超市、商场所不具备的人间烟火气,这才是独属于菜市场的灵魂所在。

然而,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和生鲜电商的强势崛起,尤其是人们对更为高端的交易设施的硬性要求,都让双塔菜场像许多老城区的市场一样,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甚至一度面临凋零乃至倒闭的凄惨状况。时至今日,很多人对菜市场的印象,依旧停留在又脏又乱、只有老一辈人才会光顾的固有认知中。如何打破受众的这种既定印象,满足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市场环境的更高需求,已经成为菜市场改造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

与此同时,随着老一代居民逐渐迁出古城区域,以及更多年轻人的涌入,人口构成和消费能力也随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对于收入增多且生活质量逐步上升的新一代居民来说,传统、老旧的菜市场早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对其质量的全新需求。这也给节目组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那就是一定要针对当下的实际情况,为菜市场改造制定出既贴合自身条件且又能够达到受众需求的有效方案。

首先是商场内部。整个售卖区呈现棋盘样式,蔬菜区、水果区、调料区等食物类区域错落有致,紧密相连在一起。即使人流量众多,也不会显得过于拥挤。在满足食品购物需求的同时,它更像一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将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钥匙铺、裁缝摊和修锁摊等琐碎店铺整合集中,从而满足当下年轻人“懒”的特性,打造一站式的购物中心,再加入美食、网红咖啡店、小酒馆、表演舞台及书店等区域,强化对年轻人及游客的吸引力。

其次是外部升级。本期改造中最直接可观的升级,莫过于菜场外沿河区域所设置的非机动车停车位,不仅一改之前车辆随意占道、拥挤脏乱的情况,也让买菜出行变得更环保更安全。此外,菜市场入口处还设置了专门的“宠物休息区”,人们可以把自家宠物暂时系在宠物休息区的链条上,然后安心去买菜。至于在沿河区域新增油烟净化机房及垃圾分类亭,则有利于贯彻无塑包装的绿色理念,也能鼓励人们使用环保菜篮,进一步减少环境的负担。

这些足够贴心的细节改造,不仅让双塔市集从一个传统的菜市场进阶为兼具生活服务与生活美学的多功能复合空间,也可以更好满足老百姓对生活质量提升的进一步要求。而节目组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独到的改造眼光,也值得思索和借鉴。

聚焦城市独有魅力,以创新形式诠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飞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城镇化进程固然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但更具地方特性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才是其最为迷人的闪光点。如果一个地方的城市面貌失去了这种鲜活的特性和气质,也就等于丧失了其内在的灵魂。

正因如此,对于《梦想改造家》这档节目而言,其制作初衷远远不止改造一处建筑那么简单,而是要通过节目的内容去打造与众不同的建筑新貌,进而展现其更深层次的文化魅力。以本期节目为例,如何通过改造双塔市集这一市井文化聚集地,去还原苏州的传统风味,用独特的苏州美食和技艺传承去完成对苏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直至将其传播到世界范畴,才是其更有价值与意义之处。

从双塔市集的许多设计细节中不难看出,节目组为更好还原苏州的传统风味,可谓费尽了心思。双塔市集重新捡拾起濒临失传的独有计数符号“苏州码子”,以此作为LOGO的灵感来源,将其用毛笔书写后一一拆解,再重新进行组合构建,以达到整齐划一又富有新意的视觉体系,再加上红章样式篆刻的“市集”二字,都将苏州的风骨与文化韵味淋漓尽致地凸显出来。

在姑苏原生民坊小食的设计上,除了以“苏州码子”为元素巧妙地融入背景外,以江南古典民居桃花坞作为灵感勾勒出的“小食”二字,则让人一眼看去就像是亲身感受到了江南的温风酥雨。此外,为重现原汁原味的苏式文化,节目组还特意设计了苏州传统的糕团铺和茶社酒肆,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向世人展示这方水土所独有的传统文化底蕴。

对《梦想改造家》这档延续了几季的节目来说,从帮助四川地震城市完成社区改造,到贵州布依族聚集地修建小学,再到为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群体打造流动营地……每一季的收官之作都会是一个体量巨大的公益社区项目。

或许我们还不能预知节目组在这一季的收官之作中又将给出哪些惊喜,但可以肯定的是,《梦想改造家》早已不再是一档简单的装修节目,能够用极富创意的设计方式和新奇构思,推动城市居民和外地旅客去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从传统美食、民俗技艺等各个角度完成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这才是《梦想改造家》始终努力探寻并尝试实现的社会目标,也是其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所在。


活动展示
公众号矩阵
版权信息

传媒内参 www.chinacmnc.com

京ICP备18060731号-1

北京指尖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