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态 时尚化——世界遗产的大众传播要“活”起来

来源:传媒内参 | 2021-10-11 02:49

从万里布鞋团走进世界遗产,助力世界遗产“活起来”,到《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创新表达让“中国节日”火遍全网、走向世界

从一座充满烟火气城市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到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受网友热捧,再到逛博物馆成为中国社会新风尚”……

在中华民族日益复兴、文化自信愈加勃发的当下,内容精彩、形式多样、创新十足各类文化遗产传播方式日益得到公众尤其是年轻人们发自内心的喜爱和亲近。

更好地研究探讨中国遗产传播与弘扬的重要课题更加深入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重要指示,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创作具有中国文化特质和魅力的文化精品”的要求,2021年10月10日,中国文物学会、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浙江广电集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在京联合主办“世界遗产的大众传播专项研讨会”。来自主管主办单位的有关领导,文博与新闻传播领域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社会团体的专家学者,世界遗产地代表,部分媒体代表,以及《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节目主创团队等80余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研讨会主题为“遗产走进生活 遗产传承文明

会上,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介绍了世界遗产的传播价值,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原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马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陆琼,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吴科峰,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共青团中央国际部副处长徐兴邦等领导出席研讨会并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院长段鹏,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胡钰,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地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畅谈世界遗产大众传播的思考和建议。

遗产走进生活——“文化+综艺”的创新传播

44届世界遗产大会7月16日在福州开幕,这是中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也是中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领域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7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暨文化类节目创作座谈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提出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创作具有中国文化特质和魅力的文化精品。

世界遗产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正在以潜移默化的力量,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中国目前拥有56项世界遗产,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点状分布的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共同织就了一张熠熠生辉的世界遗产网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致力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支持文化遗产的阐释与传播

《国家宝藏》《传承者》《遇见天坛》《最美中轴线》《万里走单骑》……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一系列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文化节目,绽放出绚丽多彩的文化魅力,为观众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的同时,也提升了观众的文化素养,提升了文化自信。

故宫博物院作为我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地,也是文化遗产大众传播的“先行者”。通过不断地跨界融合、开放创新,让古老的故宫文化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和传播方式“碰撞”出越来越多的、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成果。先后推出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年轻观众中收获极高好评,甚至显著提升了年轻人应聘文物修复工作岗位的热情;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三季《国家宝藏》,与北京卫视推出《上新了·故宫》等“文化+综艺”节目,创新连接了电视综艺、博物馆和公众,为博物馆开创了藏品阐释与展示的新方法,吸引了新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增强了博物馆与广大民众彼此之间的联系,激发了社会公众参观博物馆、爱上博物馆的热情与动力。

浙江卫视《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节目组提出“让世界遗产‘破圈出道’”的口号,通过单霁翔院长率领“布鞋男团”在12个遗产地的深度体验,与历史考古学者、遗产守护人以及当地民众和游客的趣味性互动解读,将不可移动文物中承载的厚重历史进行生动鲜活地呈现,带领公众进行了一次次世界遗产“文化之旅”,讲述了一个个“寻找与守望”的精彩故事。通过在世界遗产中寻找、行走、交流、体验、守望,让初登综艺的世界遗产深入人心,吸引更多社会公众来到遗产地,感悟古老文明所传递的文化力量。

今年,河南广播电视台创新传播手段,精心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受到社会极大关注。这些节目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达到了传承文化精髓、实现美美与共、融入日常生活等多元立体的传播效果,盘活了河南的文化资源,激发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如今,人们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开始了解和探究遗产价值文化内涵,并纷纷来到遗产地游览观光,感受世界遗产与美好生活之间愈来愈紧密的联系,并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中但是,与大多数仍然“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世界遗产及其尚待挖掘的文化宝藏相比,这还远远不够。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弘扬与发展,需要越来越深入广泛地传播,需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和媒体融合的鲜活力量,让文化遗产真正“走出去”“活起来”,走进千家万户,感染更多公众的心灵

遗产传承文明——探索中华文明传播的更多可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6届全体会议通过了《有关保护遗产地精神的魁北克宣言》,明确提出:“遗产地精神本质上是由人传播的,这种传播本身就是其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认为交互式的传播和相关社区的参与,是保护、使用、加强遗产地精神最有效的方法。传播是保持遗产地精神生命力的最好工具。”

文明需要不断地被发现被传播,才能获得新时代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流传百世。此次研讨会的核心话题,就是探索中华文明传播内容与方式的更多可能。

高蒙河教授表示,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通过融媒体的新方法,让人们跟着遗产去旅行,跟着文化去打卡,并藉此引领新一波世界遗产的社会关注度,带动遗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福祉提高,向世人展现和推广遗产里的中国的美誉度。

单霁翔院长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离不开人民,更需要不断创新的传播方式,让文化自信深入每一位同胞的心灵。他认为文化遗产的大众化传播应当以自信为根本,爱国为灵魂,国风为底色,时尚为韵味,不断推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创意产品和全新传播方式。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离不开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作为主管部门,在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方向明确、积极作为,使广播电视宣传传统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优秀文化类节目不断涌现。通过一部部电视片、纪录片、综艺片、融媒体产品,创新了中华文明价值传播推广体系,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遗产变得更为“平易近人”,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让人们爱上文化遗产、汲取精神力量。通过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实现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既有辉煌的过去,有尊严的现在,也能在创新中走向未来。

中华文明魅力无穷,世界遗产庄伟无限。如何使更多的人通过了解世界遗产进而喜欢世界遗产,继而爱上世界遗产,乃至成为传承世界遗产的传承,是每一位文化遗产工作者思考的课题。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在现代影视的发展中,在当代网络的助推下,只有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人类共同的世界遗产,让文明成果实现全球共享,让中国智慧感动世界 

附:《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节目介绍

《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节目研发背景深度契合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指示。第一季节目深度探访了10个联合国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和2个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遗产地,从实证5000年文明的良渚古城遗址到审美朝圣之地的西湖文化景观,从国际文化交流碰撞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到被誉为“天地之中”的登封古建筑群,从蕴含中国美丽乡村生活智慧的皖南古村落到三千年炉火不灭的黄石矿冶工业遗产……节目通过单霁翔院长率领“布鞋男团”的深度体验和与多位历史考古学者的趣味化互动解读,将不可移动文物中承载的厚重历史进行生动鲜活的影像化呈现。每期最后的守望行动以单霁翔场景化演讲的方式将世界文化遗产“人类杰作与纪念丰碑”的价值意义进行全面升华。

节目第一季播出后收视率在文化类综艺中排名第一,黄金档同时段稳居前三,在B站评分高居9.5,豆瓣评分8.2,全网播放量达到2亿次,全网35次热搜,节目还获得中宣部新闻阅评表扬,主嘉宾单霁在《求是》上发表署名文章大力呼吁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并斩获中国视听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作品一类作品奖”和第27届“白玉兰奖”最佳电视综艺节目提名。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指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二季将再次集结世遗守护者联盟,组成“万里少年团”,开启全新的12处遗产地旅程。这一次,他们将用“50后”与“90后”的“碰撞视角”关照当下;用“艺术事件”升级守望行动;用“行、读、创、辩”深入理解世遗;用新一季年轻之力助世遗破壁出圈。第二季将聚焦当下年轻人,用田野调查和大数据丈量世遗,用阅读、旅行和艺术创作感受世遗,“知识之声”传递新锐视角看世遗,以“审美之眼”用中国风审美品世遗,以“青年之力”传递新锐观察态度从年轻态、中国故事、烟火气三个维度塑造可感知的世遗行走之旅。


活动展示
公众号矩阵
版权信息

传媒内参 www.chinacmnc.com

京ICP备18060731号-1

北京指尖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